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动态 > 【人文护理】用叙事守护生命:肿瘤内科人文护理服务实践

【人文护理】用叙事守护生命:肿瘤内科人文护理服务实践

在肿瘤医院,我们每日面对的不仅是复杂的治疗方案和精密的监测数据,更是一个个承载着希望、恐惧与坚韧的生命个体。冰冷的仪器与严谨的流程固然是抗击病魔的基石,但注入温度的关怀、深度的理解和无言的陪伴 ,才能真正抵达护理的核心——“人” 。人文服务,是我们对这身白衣最深情的诠释,它并非锦上添花的点缀,而是贯穿于每一次倾听、每一句解释、每一次触碰、每一个深夜守护中的核心力量;是在疾病的风暴中,为患者和家属锚定尊严、点燃希望的那一盏灯。

第一缕温暖:从入院那一刻开始

"阿姨,我来帮您拿行李吧。"初见李叔叔时,他满脸焦虑地站在护士站前,手里紧紧攥着住院单,身旁是两个沉重的包裹。我们的护士小张微笑着迎上去,自然地接过他手中的行李。"这一路辛苦了吧?我先带您到病房休息。"这个简单的举动让李叔叔紧绷的神情明显放松下来。后来他在出院时告诉我们:"我来的那天本来害怕极了,但你们护士一看到我就上前帮我拿东西,还那么温柔地对我笑,我顿时就觉得安心了。"

我们科的护士已形成了习惯:看到新入院的患者,一定会主动上前迎接,帮忙拿行李,一路陪同到病房,并详细介绍环境。这个小小的改变,让患者从入院第一刻就感受到了被关怀的温暖。

\

生日惊喜:特殊日子特别关爱

周三早晨查房时,责任护士小陈注意到5床刘叔叔的情绪格外低落。细问之下才知道,今天是他60岁生日,却要在医院接受化疗。小陈悄悄的汇报了这个情况,当科主任、主管医生、护士长将生日惊喜:一个生日蛋糕,一张手写的生日贺卡送到刘叔叔床前,齐声唱起生日祝福歌时,这位平时坚强的汉子眼眶湿润了。"我真的没想到,在医院还能过生日..."刘叔叔哽咽着说,"谢谢你们,这是我过得最特别的一个生日"。

\

多元化健康宣教:化“恐惧”为“力量”

初次见到王大哥时,他正对着我们发放的《化疗健康宣教折页》发呆,手指无意识地捏皱了纸角。小陈敏锐地捕捉到了他的不安,坐了下来轻声问:“王大哥,是不是对这上面的内容有不理解?”王大哥叹了口气,声音有些颤抖:“这上面说的恶心、掉头发……我怕我扛不住。”在一旁的女儿立刻接口,语气焦急又带着一丝责备:“爸,让你别瞎想,听医生的就行了!”可她自己紧握的拳头和泛红的眼眶却出卖了她的焦虑。

这一刻小陈意识到,单向宣教模式在此刻是苍白的。患者需要的不是信息的堆砌,而是对恐惧的疏导;陪人需要的不是指令,而是情绪的支持和具体的方法。她没有急于解释副作用,而是先讲了一个故事:“大哥,我之前护理过一位王老师,和您情况差不多。她刚开始也特别害怕,后来我跟她说:把化疗想象成一场‘体内大扫除’,把坏细胞赶出去。我还让她每次治疗前听一会儿喜欢的戏曲,心里就没有恐惧了。”这个故事瞬间吸引了王大哥的注意力。小陈顺势拿出科室制作的图文并茂的健康宣教二维码,“我们一起应对吧”:

关于恶心呕吐:“我们会提前用止吐药,就像给胃穿上一层‘防护衣’。您还可以试试……(介绍少食多餐、清淡饮食等具体方法),您看哪种方法您想试试?”

关于脱发:“这是暂时的,治疗结束后一定会长回来。我们可以一起选一顶帅气的假发或者柔软的帽子,把它当成一次改变造型的机会,好吗?”

宣教,变成了共同商讨的、有温度的对话。王大哥从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变成了主动参与自我照护计划的合作者。他的眉头渐渐舒展,开始主动询问细节,并选择勇敢的和病魔战斗,第一步就是选择剃发,小陈护士摇变身为“托尼老师”悉心为王大哥改变造型。

\

倾听的艺术:十分钟的陪伴

我科推行"每日十分钟心灵陪伴"计划,要求每位责任护士每天至少抽出五分钟时间,完全专注于一位患者,不被打断地倾听他们的心声。护士小邓分享了他的经历:"23床的张女士平时很少说话,那天我站在她身边,只是简单问了句'您今天感觉怎么样',她就打开了话匣子。她说到了对治疗的恐惧,对家人的牵挂,甚至提到了自己未完成的心愿。那十分钟,我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人。"这种专注的倾听,让我们不再只是照顾疾病,而是在真正地关心患病的人。

对陪人的关照支持:化“孤军”为“同盟”

肿瘤病房,我们关注的不仅是患者,还有那群常常忘记自己的“隐形守护者”——患者家属。小刘是肝癌患者刘老伯的女儿,寸步不离地守了整整一个月,眼里的血丝和疲惫的身影都被我们看在眼里。在一次巡视中,小余护士发现小刘在开水间偷偷抹眼泪。她没有抱怨,只是反复说“我没事,我爸要紧”。小余护士将家属请到主任办公室,递上一杯温水,轻声问:“这段时间,你自己感觉怎么样?”

一句话,让她的防线瞬间瓦解。她哽咽道:“我怕我做得不够好,怕她难受,怕钱不够用……我也不敢在她面前哭。”小余静静地倾听,肯定了她的辛苦与付出,告诉她:“你的情绪很重要,只有你先稳住了,才能给爸爸更好的支持。照顾病人不是一个人的事,我们整个医疗团队都是你的同盟军。”

在之后的住院期间,在她需要处理个人事务时,护士会对刘老伯更加关照,让她能有片刻的休息,也邀请她参加科室举办的“如何为患者进行营养搭配”、“如何协助患者舒缓情绪”的小讲座,减轻她的无助感。小刘也学会了在父亲面前更加从容,还会和其他家属分享经验。在科室的“心声本”上,小刘留下了一段话:“谢谢你们,不仅治病,更救心。让我们觉得这条路,不是我们一家人在走。”

\

细微之处见真情

最打动人心的不是惊天动地的举动,而是细微之处的关怀。护士小何注意到8床的老先生因为放疗导致口腔溃疡,吃东西特别痛苦。她特意向营养师请教,为他调制了特别的温凉流质饮食,还用棉签细心为他涂抹保护性药膏。

年轻护士小易发现59床的小姑娘因为脱发不愿照镜子,特意学习了头巾的多种系法,每天帮她变换不同造型,重拾自信……

温暖在护护之间

人文关怀不仅面向患者,也在我们护士团队中流淌。我们提倡"天使互助",当有护士遇到难处理的病例或情绪困扰时,其他成员会主动提供支持。也鼓励大家记录工作中的感动瞬间,互相鼓励打气。

在肿瘤内科的每一天,我们都在见证生命的脆弱与坚韧 。当化疗药物的滴答声与监护仪的蜂鸣交织成病房的背景音,人文关怀恰似无声的暖流 ,它流淌在护士为患者轻掖被角的指尖,闪烁在倾听家属焦虑时的专注眼神,凝结在疼痛管理中那句“我懂您的不易”的温柔低语。看到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看到患者眼中的光芒多了,病房里的笑声多了,我们的工作成就感愈发感强了。一位出院患者说道:"在这里,我感受到的不仅是专业的治疗,更是家人般的关怀。你们记得我的名字,了解我的喜好,甚至比我自己更早发现我的不适。谢谢你们,用温暖陪伴我度过最难熬的时光。"

在医学尚未能完全征服疾病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人文关怀减轻痛苦,用叙事护理点亮希望。我们或许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用每一次拿行李、每一句生日祝福、每一次专注的倾听,让生命更有温度。这就是护理的本质——在治病救人的同时,永远不忘呵护每一颗渴望被温暖的心。

供稿:肿瘤内三科/护理部

一审校:陈奕雯

二审校:刘水哲

三审校:匡小娥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就医指南

Medical gu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