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肿瘤知识 > 结直肠癌 > 长沙肿瘤医院科普:肠息肉会变成肠癌吗?怎么治疗?

长沙肿瘤医院科普:肠息肉会变成肠癌吗?怎么治疗?

肠息肉指突出于肠腔表面的隆起,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其发生率通常随年龄增加逐渐上升,男性多见(男性约高出女性1.5~2.5 倍),病变部位以结直肠多发。

肠息肉从病理学上可分为: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幼年性息肉和炎症性息肉,其中以腺瘤性息肉较为常见,其进一步又可分为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锯齿状腺瘤。

长沙肿瘤医院科普:肠息肉会变成肠癌吗?怎么治疗?

一、肠息肉相关症状

多数息肉可无任何临床表现,大多数是在常规结肠镜检查中发现的,一些较大的息肉可引起肠道症状,常见的临床表现是:

1.便血:位于直肠或乙状结肠的息肉发生出血时,多为间断性小量出血,表现为鲜血附着于大便表面;少见因结直肠息肉脱落,引发大量出血情况;极少因反复出血引起贫血。

2.排便习惯改变:多见于位于结肠远端、直肠体积较大的息肉,病人表现为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体积较大的绒毛状息肉可出现排大量粘液便,严重时可出现大量腹泻,丢失大量蛋白质和电解质引起低蛋白血症和电解质紊乱。

3.腹痛:少见,体积较大息肉可出现隐痛、间断性绞痛等,如引起肠套叠或肠梗阻,出现持续性疼痛。

二、肠息肉的主要诊断方法

肠息肉的检查及诊断主要有:

1. 低位的直肠息肉,直肠指诊可触及。

2. 肛镜、直肠镜或纤维结肠镜可直视见到息肉。

3. X线钡剂灌肠可见充盈缺损。

4. 病理检查可明确息肉性质。

三、哪些人建议做肠镜

1.年龄大于 45 岁的所有无症状人群(尤其久坐人群);

2.年龄大于 40 岁,且有持续 2 周以上的结直肠相关症状的人群(包括:大便规律改变,如少于 1 次 /3 天或多于 3 次 / 天;大便性状改变,如大便稀溏、便血、大便带血或黑便等;大便形状改变,如软便上可见明显沟槽、大便明显变细等);

3.不明原因消瘦、贫血,怀疑消化道肿瘤的人群;

4.长期患有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的人群;

5.长期服用含蒽醌类导泻剂(如大黄、芦荟及番泻叶等)的人群;

6.直系亲属中患有结直肠癌的人群或结直肠癌术后的人群;

7.结直肠腺瘤或多发息肉内镜切除术后的人群;

8.直系亲属诊断为“遗传性结直肠癌” 且年龄大于 20 岁的人群。

四、肠息肉都会癌变吗

事实上,大部分息肉都是良性的,不会危及生命,不易癌变。息肉是否癌变,通常与息肉的病理类型及大小数量等有一定关系。

以下类型一般不发生癌变:炎症性息肉、幼年性息肉、淋巴性息肉与增生性息肉。目前比较多的癌前病变为腺瘤样息肉,约90%以上的肠癌都是由腺瘤样息肉演变发展而来,此种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恶变倾向高。另外,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家族性肠息肉病、肠息肉病合并多发性骨瘤和多发性软组织瘤等肠息肉病,则有比较明显的癌变倾向。

五、肠息肉的治疗方案

1.直径< 2cm的结直肠息肉,外观无恶性表现者,应一律予以切除;< 0.3cm息肉,以电凝器凝除;对于> 0.3cm且< 2cm的肠息肉,或息肉体积较大,但蒂部< 2cm者可行圈套器高频电凝电切除术;直径> 2cm的亚蒂或广基息肉:位于直肠者行局部切除术是主要治疗方法,病理结果为“不完全切除”或“可疑完全切除”应追加手术;位于结肠者应开腹手术治疗。早期息肉癌变,完整局部切除可达临床治愈;早期浸润癌建议追加肠切除术。

2.术后随访:初次治疗为高龄、多发息肉(≥ 2个)及高危腺瘤者是息肉复发危险因素,而性别为非危险因素。随访时伴有消化道症状,息肉复发率高。

温馨提醒:早期发现和治疗肠息肉可以减少患肠癌的风险。长沙珂信肿瘤医院作为专业的肿瘤医院,可以提供科学、规范的肠息肉治疗。治疗方案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息肉的类型和大小以及其他因素来确定。

关于「长沙肿瘤医院科普:肠息肉会变成肠癌吗?怎么治疗?」的问题,就为您介绍到这了。如果您或您的亲朋好友,因罹患肠息肉或肠癌需要得到更专业的诊断,更系统化、个性化、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可点击>>>在线咨询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就医指南

Medical gu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