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肿瘤知识 > 结直肠癌 > “肠”识科普丨结直肠癌防治攻略

“肠”识科普丨结直肠癌防治攻略

一、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又称为“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其中结肠根据身体中所处的位置可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盲肠和乙状结肠。

肠癌防治,肠癌检查

二、高危人群

1. 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的人群;

2. 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3. 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

4. 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5. 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

6.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族史的20岁以上直系亲属;

7. 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注:两周肛肠症状指有以下任意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大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等)、大便形状改变(大便变细)、大便性质改变(便血、粘液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

三、筛查建议

1. 40岁以上有症状高危对象,经两周对症治疗症状没有缓解者,应及时作肛门直肠指检、大便隐血试验(FOBT《或FIT》)检查任指标阳性应进行肠镜检查。如FOBT《或FIT》阳性者经肠镜检查仍未示有异常,建议作胃镜检查,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

2. 40岁以上无症状高危对象,每年接受一次大便隐血试验(FOBT《或FIT》)检查。如FOBT《或FIT》检查连续3次阴性者可适当延长筛查间隔,但不应超过3年。

3. 年龄大于20岁的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族成员,当家族中先发病例基因突变明确时,建议行基因突变检测,阳性者每1-2年进行1次肠镜检查。如基因突变检测阴性,则按照40岁以上个体进行筛查。

4. 45-75岁无症状筛检对象,每年接受1次大便隐血试验(FOBT)检查,每3-5年接受1次肠镜检查。

5. 粪便或血液的多靶点基因检测可能有助于筛查,粪便标本的证据更为充分。

四、如何治疗

目前结直肠癌治疗的主流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微创介入治疗等:

1.手术治疗:只要能够做手术的病人,在体力状态允许情况下还是应该选择手术治疗的,手术切除包括肿瘤原发灶的切除以及肿瘤所在结肠周围的淋巴结的切除,手术切除结合化疗是可能临床治愈的手段。通常多发的远处转移不再适合手术治疗,但对手术能够完全切除并确保余下脏器正常功能的肝肺转移也是可以手术切除的。另外还有一种手术为姑息性手术,主要用于肿瘤出现出血、穿孔等,用于解除症状 。

2.化疗:大部分手术后的病人还需要进行化疗,化疗是对手术的一种补充。此外远处转移不能手术,或是病人体力状态不允许手术的病人,也应接受包括化疗在内的综合治疗。术前化疗能增加肿瘤或转移灶完全切除的机会,术后化疗能降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3.放疗:通过放射线的聚焦,使肿瘤细胞的病理组织遭到破坏,杀灭肿瘤细胞,通常联合手术、化疗等治疗手段。

4.靶向治疗:利用靶向药物有针对性地识别并击杀癌细胞,通常与化疗联合使用,增加治疗的效应。

5.微创介入治疗:如果分期比较晚,远处有转移或者手术治疗失败的晚期患者,可以考虑动脉灌注化疗,病灶转移根据情况可以考虑各种微创消融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等。

五、预防建议

1. 运动可有效减少肿瘤发生,坚持体育锻炼,避免肥胖;

2. 健康膳食,增加粗纤维、新鲜水果摄入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

3. 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可能对预防肠癌有效,老年人可尝试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可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和肠癌发生的风险,具体使用须咨询医生;

4. 戒烟,避免其对消化道的长期毒性和炎性刺激。

关于「“肠”识科普丨结直肠癌防治攻略」的问题,就为您介绍到这了。如果您或您的亲朋好友,因罹患癌症需要得到更专业的诊断,更系统化、个性化、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可点击>>>在线咨询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

就医指南

Medical guide